浅读乡土中国

Posted by XIAHIBB on March 24, 2019

这本书曾多次受到刘旺教授的推荐,它告诉我们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只要搞懂了乡土社会也就明白了中国社会。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其内容如下

目录

  • 乡土本色  
  • 文字下乡  
  • 再论文字下乡  
  • 差序格局   
  •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家族   
  • 男女有别   
  • 礼治秩序   
  • 无讼   
  • 无为政治   
  • 长老统治   
  • 血缘和地缘   
  • 名实的分离   
  •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本篇的开篇第一句话,后面的文字大多是对这句的阐述。

对于土气的看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的答覆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提到了两种社会形态“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Tonnies的话说:前者是Gemeinschaft,后者是Gesellschaft,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象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象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差序格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的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了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用<能干>两字来自解。”... 这在差序格局的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决定拿出什么样的标准来。

以上是书的内容摘录

只写这两篇是因为我认为这是这本书中有意思的两个点,其它的内容你可以自己再去阅读。

下面是当时我看完后发在推上的说说吧!有点乱,但我不想改它,因为它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还有什么东西比真实更加的可贵呢?

23号8点到10点

咬着牙看了俩小时的《乡土中国》,中间有很多地方完全看不懂,这写得太绕圈子了。读了有100页左右吧,读完后出来外面居然下起了大雨。

下着雨我独自走在路上,心情特别的高兴,甚至想唱《雨中曲》,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ps:我不会《唱雨中曲》

难道这就是物质欲低的感觉吗?真的好棒,我的进步不建立在谁的身上,我自己就能过的特别开心。

真希望我是一个无聊的人,就是那种只要我想我就要去做的,这种状态肯定很棒。

为什么最近看的别人的文字都是喜欢引一些英文单词来描述事情呢

不懂英文和文言文的人还真不好意思写东西的感觉

中国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我以前并不了解,直到最近我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才有所了解,我才发现我是不懂乡村的。

接受自已做为乡人的身份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内里似乎带着儿分的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原来这才是乡村的本质。人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乡人的本质。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自私?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的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了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24号8点到9.30左右

有的书看完了还想说俩句 可乡土中国看完后我是一个泡也冒不出来

就像乡土中国说的那样 中国人是以自己为中间点向外扩散关系 教授为何从不和我交流 1我的认识和知识还不足以形成于一个高出水面的石头

而没有高过水面就不够在教授的波文发过来来是回应他 所以我在他的水面中是不存在的

我是乡下人的孩子 一直都生活的小心翼翼就害怕别人认为我土头土脑的

可土本来就是我們乡下人的根这并沒有什麼谁不是士過來的呢接受自己原谅自己才能更好的前进

原来刘老师的规划是脚丈量出来的来源于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

好的东西原来是这样的 当时看不懂 过后回味无穷啊